设计题目
本课程以建筑系馆设计为主题,地块位于长春建筑学院校园内部,北临现有建筑教学楼,南临交通学院宿舍楼,功能包括教学主要用房、教学管理用房、学生活动空间及辅助用房等。设计过程要充分考虑现代建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新,实现建筑结构和功能的多样化发展。
课程目标
基础能力: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建立对场地环境的理性认知,提高对设计资料和信息的获知能力,以及对设计因素的分析、筛选和综合能力。
核心能力:掌握小型公共建筑的设计方法,熟悉专业教育类型建筑的功能分区及空间组合方式,建立建筑系馆建筑交通线路的设计概念,了解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建筑设计影响因素;利用多学科融合知识,提高对复杂空间变化的处理能力,能够进行多学科背景下的综合设计。
实践能力:利用场地丰富的地形变化,形成场地环境分析的整体概念,通过对绿色建筑理论及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观念;了解施工图设计的流程和内容,利用建筑结构、构造的相关知识,完成建筑细部的构造设计,为联合毕业设计做好铺垫。
教学安排
前期调研(1-2周) 成果要求:调研报告及汇报文件;
方案设计(3-5周)成果要求:各个阶段草图图纸及排版图;
深化设计(6-7周)成果要求:电子成图及制作模型;
成果内容包括效果图,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经济技术指标、设计说明文字;建筑模型(包括地形的体块模型及更为细致的单体模型,比例可根据情况自己确定)。
地形条件图
2024年12月10日,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学三年级《建筑系馆方案设计》课程终期评图圆满结束。本次评图邀请了李滨红、杨媛婷、谢亚蒙、尹鹏程、李黎作为评图嘉宾,由课程指导教师刘磊主持本次教学评图。
本次建筑系馆方案设计课程选题基于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建筑系馆的功能发展需求,需要学生在设计中更加关注非学习空间的多元化、教学空间的灵活性等问题。在总图设计中,要结合本学期所学的场地设计课程对场地内进行竖向设计,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和环境多样化。课程通过课堂专题讲授、实地深入调研、图纸设计表达、专家教学成果评审等多环节、多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计时间为6周,最终成果以图纸和模型形式呈现,并进行汇报。
评图现场
部分成果展示
题目:建筑系馆方案设计—Growth Freedom
学生姓名:高涵
班级:筑2201
指导老师:刘磊 李黎
设计介绍:
环境行为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如何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探讨了环境对人们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在建筑学领域中,环境行为心理学主要关注建筑物和空间如何影响人们的感受、认知和行为。建筑学生对“公共空间”的需求较高,由此有了自发生长的设计。这种生长出的节点性空间有着较强的临时性与灵活性。
自发生长的公共空间并非完全无序的,其存在一定的内在规律;存在用户自身对人——物——环境的适应和改造。空间的生长是因为人的连接,这个过程类似菌类植物的生长。
方案点评:
此方案从心理学角度,探求新型的建筑系馆公共空间的需求。通过对人-物-环境三方共存的研究,形成空间与人的植物链接,形成多样式灵活的建筑空间,以满足现代建筑教育发展变革的多元化需求。
题目:建筑系馆方案设计—基于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研究
学生姓名:徐晓昭
班级:筑2201
指导老师:刘磊 李黎
设计介绍:
建筑本身充分考虑到与周边道路、环境的联系,引入非正式学习空间的概念,适应新形势下师生们的学习环境。建筑本身充分考虑到当下追求绿色可持续性发展大背景的号召,很大程度上使用热压通风散热。屋顶平台为建筑师生在学习工作之余,提供与大自然亲近的便捷。以人为本是设计的重要理念,我们关注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设计了不同的分区,在公共区域内学生不会感觉到压力,可以有放松休息的房间,而在教学空间也给了他们独立思考,合作分析的地方,使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空间里有不同的感受。设计灵感来源校内原有建筑风格,从原有的建筑中汲取材质。合理划分各个功能区域,确保空间的高效利用和流畅的动线。在满足公共交流需求的同时,也注重提供私密的空间体验。在质地与表现力上,外观材料突出一种冰冷感,打造独特的视觉和触觉效果。通过借景,使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形成和谐的整体。
方案点评:
此方案从绿色建筑出发,室内通过热压通风散热的方式,室外通过各个层次的屋顶等室外空间的联通,打造公共交流多元化的环境。
题目:建筑系馆方案设计—金螳螂
学生姓名:王宣
班级:筑2201
指导老师:刘磊 李黎
设计介绍:
此设计多运用曲线形态,体块穿插,架空等建筑手法表达建筑系馆的丰富多变性。其中合理切割,使建筑凹凸有致,造型独特。其内部流线主次分明,多变又统一。结合分区,空间功能及曲线形态,打造特殊又丰富,功能齐全,令人舒适心旷神怡的建筑系馆。建筑设计充满想象力,每设计一处都为梦想插上翅膀。多变的体量,看似混乱实则主次分明的交通流线,暗示建筑学发展的起承转折,以及众说纷纭的建筑流派与统一。
方案点评:
此方案从动态曲线形成的异形空间为方案起点,打破传统建筑系馆严谨对称的建筑空间形象,并利用主次分明的建筑流线和空间,呼应现代建筑教学面临的转折和突破。
这次“评图”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机会,让参与活动的师生深受启发,同学们在活动中展示出了他们对建筑设计的无限热爱和探索精神,所展现出的创造力与对设计品味的追求,充分体现了建筑教育中倡导的精神内核。此次评图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一场激励建筑学子勇敢前行、追求卓越的思想盛宴。
初审:刘 磊
复审:王 鹏
终审:张 蕾